本网讯(通讯员 刘敏 汤慧)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4月7日下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建规楼518教室举办教学督导示范公开课。本次课程由学院骨干教师龚皓锋主讲,以《建筑历史》课程中的“斗栱”为主题,生动呈现传统智慧与现代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督导团团长陈国民教授、王姣亮教授现场指导,学院党委书记彭建国、院长宁启蒙、分管学院教学的汤慧副教授(城乡规划系主任)及各教研室主任全程参与,全院无课教师及40岁以下青年教师集体观摩,共同探索教学创新路径。
守正创新:传统智慧赋能现代课堂
课程伊始,龚皓锋老师以“斗栱”这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妙构件为切入点,通过小视频与经典案例的生动导入,迅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重难点讲解环节,她结合建筑实例,系统梳理斗栱的结构原理与文化内涵,并巧妙关联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创新应用”的实践场景,实现历史与当下的跨时空对话。学院近年来持续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支持教师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彰显了学院“以文化育人、以实践赋能”的教学理念。

龚皓锋老师教学现场
实践育人:模块化教学激活课堂活力
为突破教学难点,龚老师创新采用“实物模型拆拼”教学模式,将斗栱的复杂结构拆解为模块化组件,引导学生以“拼乐高”的方式动手组装。学生在实践中直观感受斗栱的力学逻辑与组合规律,课堂互动热烈,学习热情高涨。这一设计不仅深化了理论认知,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学院“做中学、学中创”的育人导向。

学生分组搭建斗栱
督导赋能:精准点评引领教学方向
课后研讨环节,督导团与学院领导对课程给予高度评价。督导团团长陈国民教授指出:“龚老师将传统建筑智慧融入现代设计思维,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应用的案例解析,既彰显了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也为专业教学提供了示范样本。”王姣亮教授称赞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认为模块化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创新模式具有推广价值。宁启蒙院长强调,本次公开课是学院推进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学院近年来通过设立教学创新奖、优化教师培训体系、强化督导反馈机制等举措,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此次示范课正是政策落地的生动体现。

学校督导团团长陈国民、王姣亮教授点评课堂教学
以课为媒:共绘教学改革新图景
本次活动是学院“教学质量提升月”系列活动的首场示范课,后续将开展跨学科教学研讨、青年教师技能竞赛等多项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彭建国表示,学院党委始终将教学工作列为重中之重,通过党建引领、资源倾斜、制度保障等多维度支持教学创新。院长宁启蒙进一步指出,学院要加大对教学的重视力度,把示范课程落到实处,深化“督导-教师-学生”三方联动机制,推动课程建设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为培育具有文化底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公开课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教学改革中迈出坚实一步,为全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一审:曾磬 二审:曾强 三审:彭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