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龚皓锋 汤慧)为深入推动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4月22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建规楼416教室开展了一场学院督导示范课。本次课程由学院教学督导曾磬老师主讲,以“建筑形式本体原型美”为主题,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知识与美学深度融合的精彩课程。学院党委书记彭建国、院长宁启蒙、分管教学院长助手汤慧及十多位青年教师全程参与。

曾磬老师教学现场
前沿导入:激发建筑探索热情
课程开篇,曾磬老师以中国建筑师刘家琨荣获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以及徐甜甜斩获建筑学奖并成为首位获得沃尔夫艺术类奖项的中国人为切入点。这些振奋人心的建筑界成就,迅速点燃了学生们对建筑设计的探索热情。这一巧妙的导入,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建筑力量在国际舞台的崛起,也为后续深入探讨建筑形式本体原型美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使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启了本次课程的学习之旅。
深度剖析:融合理论与多元案例
在“探析原型”这一核心环节,曾磬老师深入阐述了原型的内涵,结合大量丰富且典型的建筑案例,详细讲解了范形原型、自然原型、意识原型的类型建构。谈及各类原型时,她从陕西富平国际陶艺博物馆、张家界博物馆等案例出发,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原型的设计做法,使学生们清晰地认识到原型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所展现出的独特美感,体会到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原型对于赋予建筑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的关键作用。
创新实践:理论结合实际应用
曾磬老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理论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原型美的价值存在及设计理念”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巧妙运用不同类型的原型。在课堂大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踊跃参与、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彭建国书记点评课堂教学
专业点评:指明教学发展方向
课程结束后,学院领导对这堂课给与了高度评价。彭建国书记表示,此次示范课充分展示了曾磬老师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将“建筑形式本体原型美”这一复杂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不仅让学生们系统地掌握了建筑设计中原型美的相关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对建筑设计的热爱,为学院的建筑设计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学院将以此次示范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
(一审:曾磬 二审:曾强 三审:彭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