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示范引领促提升,研课赋能共成长——建规院开展青年教师喻思雅讲授的《中外建筑史》公开示范课

本网讯(通讯员 刘敏10月15日下午第七节课,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后简称“建规院”)青年教师喻思雅主讲的《中外建筑史》公开示范课如期开展。学校督导团团长陈国民、专职督导蒋练军,建规院党委书记彭建国、院长助理汤慧,院督导组组长龚皓锋及成员,建规院青年教师共14人莅临听课指导。此次课程为《中外建筑史》的“古代希腊的建筑”,聚焦古希腊柱式,从其诞生背景、具体做法延伸至当今设计领域的应用,内容体系完整,充分展现了柱式建筑在传承建筑文化、衔接历史与当代设计中的重要价值。

1  督导团及学院领导等认真听课

作为建筑规划领域的基础核心课程,《中外建筑史》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设计视野与文化素养的关键载体。示范课上,喻思雅以“导入-内容讲授-课程小结”的完整教学范式展开教学,逻辑清晰、环节连贯。授课过程中,她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数字模型直观呈现建筑结构,借助教学视频丰富课堂场景,同时融入教学拓展内容,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边界;此外,她对课程知识点的总结归纳精准到位,有效引导学生梳理学习重点,充分体现其认真的教学态度与扎实的教学功底。

2  喻思雅授课现场

课后,校院两级督导与听课教师围绕课程展开深入评课研讨,在充分肯定课程优势的同时,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为课程质量提升与青年教师成长指明方向。

在课程优势方面,督导团与听课教师一致认为,喻思雅的公开示范课教学准备充分,PPT内容详实丰富、图文并茂、页面美观,对知识点的把控精准,授课仪态自然、语言流畅、节奏恰当,展现出良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范式完整规范,“导入-内容讲授-课程小结”的流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有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抽象的建筑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学生获得感强。

在课程优化方面,彭建国指出,课程需优化知识点的筛选与拔高,在基础知识点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希腊柱式形成背后的哲学逻辑,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陈国民提出,可进一步将柱式发明与演变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融入课堂,让学生不仅掌握建筑技术知识,更能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化学习深度;蒋练军建议打破教学固有范式,加强教学内容的重构,通过更具创新性的内容组织,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技术是当代设计的创造源头,建立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督导组组长龚皓锋则表示,可加强课程的叙事性,通过更流畅的线索将各个精彩教学环节串联起来,让课堂更具连贯性与吸引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校院两级督导与听课教师深入评课

此次《中外建筑史》青年教师公开示范课,既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充分展示,也是校院两级教学研讨的重要实践。通过“授课展示+集中评课”的模式,实现了教学经验的共享与教学方法的优化,为建规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建筑规划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建规院将继续以青年教师公开示范课为抓手,搭建教学交流与成长平台,助力更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推动专业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审:曾磬  二审:曾强  三审:彭建国)